410 马忠义:加速吧,崩坏!-《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出城了又能干什么?劫粮道吗?人家压根没有粮道。
    先锋沿途就食于民。
    有银子就买,没银子就直接征。
    要知道在没有天灾前提下,江西不仅不缺粮食,甚至有余力供应广东福建。
    在纯农业时代,江西条件优越。
    打粮食真的多~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
    赣江南支流和珠江北支流之间有一段60里长的道路(大余县到南雄县):赣粤古道。
    又被称为“盐粮古道”。
    广东人拿富余的盐换江西人富余的粮食。
    ……
    粤赣古道上有个关键的关卡——梅关。
    江西布政使兼赣南镇总兵马忠义之心腹家奴,已抬旗的刘路,此刻就在梅关视察~
    虽是奴才,出去了就是主子。
    梅关附近的云封寺内,香火缭绕。
    一群绿营将官单膝跪地迎接这位傲慢的刘管家。
    “起来吧,都说说梅关近日有什么紧急军情吗?”
    “回刘管家,一切正常。只是这一年商队大幅减少,逃难的百姓逐日增多。”
    刘路不悦:
    “当差的时候称职务,什么管家?”
    “是是,刘大人。”
    “嗯,这就对了嘛。继续说?”
    “我部加固了梅关关防,在山顶布置了红衣大炮15门,固若金汤。”
    刘路厌恶的看了游击一眼,训斥道:
    “这世上哪有什么固若金汤?山海关都没挡住咱八旗的爷们,区区一个梅关也敢称雄?”
    游击语塞,
    心里把这狗曰的怼了一百遍。
    ……
    刘路掏出一张纸扔给游击:
    “自己看吧。”
    “啊?放弃梅关?不可,万万不可啊。”
    砰,刘路拍案而起。
    一巴掌扇过去~
    “你踏马的一个区区游击,也敢妄言战略?”
    周围绿营兵敢怒不敢言,皆心中愤恨。
    游击捂着嘴含糊不清道:
    “末将听令。”
    于是,1500人的守军奉命放弃梅关,向赣州府报道。
    ……
    守军的大规模撤离,立刻引起了梅关监督贵五爷的不安。
    自从广州执行海禁令后,梅关的厘税收入就一落千丈。
    原本出口海外的丝绸、茶叶、瓷器的7成会经过此关入粤,商队南下,规模好似朝圣。
    被李郁一番操盘,
    成功的降到了冰点,商队不能说一点没有,只能说真的就一点点。
    “刘管家,你,你怎么把兵撤了?梅关怎么办?”
    “奉主子手令,江西匪情猖獗,吴贼来势汹汹,审时度势,决定聚兵守赣州。赣州不失,梅关自然安全。赣州若失,梅关照样守不住。”
    关监督贵五爷瞬间语塞,愣了好一会,才问道:
    “可梅关毕竟是岭南第1雄关,就这么放弃?”
    刘路拉着贵五到佛堂,低声私聊。
    “五爷,你我都是做奴才的,有些话可以直说。”
    “老刘你说吧。”
    “你去找广东方面调兵接防。梅关若破,贼兵立马长驱直入广东。谁得利,谁拼命,广东人应该担负起此关的防务!”
    贵五愣了一天,长叹一声,跺脚离开。
    ……
    刘路望着贵五肥硕的背影,讥讽道:
    “都是做奴才的,你甚至不愿意叫我一声刘爷?”
    当天傍晚,
    他夜宿云封寺,与和尚们坐而论道。
    还施舍了500两银票求了个长明灯。
    住持很感动,
    许诺为刘路病死的爹做场水陆法事。
    突然,
    有随从进来耳语:
    “刘爷,来了。”
    “好。”
    刘路出了大雄宝殿,快步隐入林中黑暗处。
    5名精悍的汉子打着火把,齐刷刷跪地:
    “拜见刘大人。”
    “起来吧,都准备妥了?”
    “妥了。”
    “做的干净点,嘴都严实点。好处少不了你们的。”
    “嗻。”
    ……
    2刻钟后,
    数百名身穿红衣黑裤的汉子打着“吴”字大旗越过梅关,踏上了广东的地界。
    当晚,南雄府北部7家士绅被洗劫一空。
    位于河边的一处仓库,里面存有30余万两梅关厘税,也被洗劫一空~
    银库看守兵丁百余人见到“吴”旗和红黑军服,未战即溃~
    广东震惊:
    吴贼入粤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