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投名状-《大清话事人》
            
            
            
                
    第(1/3)页
    当漫山遍野的客勇出现在视野当中,
    李郁催马冲上一处小土包,
    勒马,举剑指向天空,
    高呼道:
    “近卫军团,全体止步,战前准备。”
    ……
    士兵们齐刷刷止步,迅速倒掉燧发枪药池内的引火药,换上干燥引火药。
    许多人还顺手换了新火石。
    一块棱角分明、崭新的火石能够保证20余发的成功发火率。
    之后,就逐渐衰减~
    命令层层下达,
    以连为单位组成方阵,摆开阵型。
    少尉和旗手站在方阵最前面,鼓手在方阵右侧。
    李郁默默观察着士兵们阵型变换的过程,基本满意。
    速度很快,少有混乱。
    是精锐该有的表现~
    近卫军团士兵的昂贵军服、更高饷银没白花。
    军中戏言:
    第2军团是吴军的尖刀~
    近卫军团是吴军的刀尖~
    ……
    悠长的进军牛角声响起,
    20个连级步兵方阵,开始大踏步前进。
    而近卫军团的炮兵此时却未卸车,而是继续加速前进。
    骡马在前面拉,炮兵在后面推。
    拼命的将火炮迂回到合适位置。
    近卫军团的出现,让广客双方都有点懵。
    此时,
    双方正准备进行最新一轮也是最后一轮的决战。
    都玩出了全民皆兵~
    李郁举起千里镜,扫视战场。
    见四邑广府男丁无边无际,至少8万,从青涩少年到白发老汉,从制式刀枪到锄头粪叉。
    背靠后方村寨列阵。
    ……
    客勇一方,男女老幼齐上阵,规模也接近。
    以最前面的十几杆首领大旗为号,齐进齐退。
    锣响,即冲锋。
    颇有准军事化组织的味道。
    陡然间,
    李郁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不就是最好的“边境屯垦兵团”吗?
    热爱土地,特别团结。
    种田技能优秀,械斗技能满级。
    待帝国初定,
    将粤北客家人抽调百万人安置到伊犁河谷、湄公河平原、红河平原、吕宋平原,简直就是神作。
    边境得安宁,帝国得粮仓。
    广东,也得和平~
    什么土客矛盾,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资源。
    吃得饱,穿的暖,械什么斗,铲什么村?
    都是汉民,都是日子人,谁也不是吃饱了撑的。
    甚至,
    想的再遥远点,还可以资助部分客家人去太平洋彼岸的旧金山,志愿淘金团。
    假以时日,
    就完美的殖民支撑点、军事介入理由。
    ……
    李郁深吸一口气,
    暂不仰望星空,先狠狠揍服眼前的这十几万人。
    “客家4首领何在?”
    “现在回归本阵,将寡人的方案告诉你们的族人。”
    望着首领的身影,
    客勇方阵一阵喧哗,数万人举起兵器欢呼,觉得撑腰的来了。
    李郁低声嘱咐:
    “派一队骑兵,要嗓门大的,过去将寡人的安置原则告诉广勇。”
    ……
    “陛下有令,土客矛盾乃清廷背后挑动,本可消弭。天兵5万,实控广东,即日起禁止土客械斗。官府负责划分界限,降低粮价,开放海禁矿禁,给尔等活路。”
    “陛下有令,土客双方武装放下武器,就地解散,既往不咎。”
    “此香燃尽之时,大军将消灭一切持械暴民,不论土客。”
    骑兵在奔跑中,重复呐喊,
    确保两边所有人都听得见。
    然后,
    近卫军团配合展开了战场调动。
    150门火炮,一分为二,
    左翼对准广勇,右翼对准客勇。
    步兵方阵更是直接逼近至距离双方1里之内,原地待命。
    ……
    广勇一方,
    文元德额头的汗珠子止不住的往往下淌~
    众团总爆发了激烈争论。
    “北佬不安好心,老子不服,跟他们干!”
    “你想让四邑族人全部灭种吗?”
    “扯淡,当年鞑子入关都没能杀绝四邑,他北佬凭什么?”
    “你猪脑子啊。对面的皇帝都来了,下场亲自劝架,你不给人家面子,人家恼羞成怒,干脆纵容客匪扫荡四邑。这么好的机会,你要是客匪首领你会怎么办?”
    ……
    众人心中一咯噔,
    对面那明黄的伞盖和大纛确实很刺眼。
    这套仪仗是李郁离开广州前令人连夜赶制的。
    主要为了抖威风,
    威仪,有时候比枪炮还好使。
    ……
    广东团练大臣文元德听着老乡们肆无忌惮的讨论,内心好似惊涛骇浪。
    趁众人不注意,
    他带着亲信慢慢往边上挪,远离风暴旋涡。
    万一,
    哪个团总来一声:
    “砍下文老大人的首级,算我们四邑人纳投名状。”
    不可不防,
    文元德是正宗四邑开平人,老广最懂老广!
    ……
    首先,
    老广是不服清廷的,从清初到清末都是。
    然后,
    在老广的心中,宗族一定是远远高于朝廷的,甭管是放牛娃皇帝还是野猪皮皇帝。
    有清一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