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投名状-《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巨大的冲击力将一处土地庙砸了个粉碎,砖石飞溅,尘土飞扬。
    这一轮炮击,
    并未击中任何人,主要是落在了两方对峙的空地。
    冲锋的200矿徒又忙不迭的后退,回到本阵。
    大炮,
    对于普通百姓有一种莫名的威压。
    火枪的威慑力一般,因为民间有大量的三眼铳,百姓们不觉得陌生~
    ……
    感谢明清,
    把火炮搞成了一种信卯,机械神,机械魂。
    铸炮前,要集体烧香祭拜。
    铸炮成,炮筒要捆扎大红绸。
    开炮之前,炮手还要跪拜。
    火炮的名字也很有神格。
    例如,1位三将军,3位二将军。
    ……
    当前,
    吴军炮兵最主要是先声夺人,准确度倒在其次。
    调整后的第2轮炮击动静更大。
    20门重炮陆续轰击,
    阵地上震耳欲聋,白烟缭绕。
    其中3枚炮弹,擦过了人群边缘。
    李郁在千里镜里看到,有半个人被高高抛起,然后落地。
    被实心弹命中,人不可能保持完整。
    说半个人,比较精确。
    近卫军团步兵方阵也及时跟进。
    士兵们平端燧发枪,踩着鼓点大踏步向前。
    军靴铿锵,充满了力量美。
    百姓们被气势震慑,步步后退。
    ……
    方阵打头的少尉,剑尖指向正前方。
    吼:
    “退,退,退。”
    士兵们也跟着吼:
    “退,退,退!”
    持续的施压,倒逼人群后退,远离地面的兵器。
    士兵们脚下的军靴踩过地面的兵器,哐当作响。
    军官们还算冷静,
    逐渐放缓脚步,防止施压太狠,把人给压爆了。
    说真的,
    谁也不想莫名其妙的对平民大开杀戒。
    一方进,一方退,
    半个时辰后,
    吴军作战目标全部达成。
    远方,传来了收兵的牛角声。
    ……
    林川心神不宁,
    指挥手底下的3000多民夫打扫战场,将缴获的刀剑矛、斧棍戟叉、鸟枪抬枪火绳枪先搬到大车上。
    然后集中扔到附近的一条小河沟里泡着~
    待局势平缓,再集中处理。
    无非是冶炼回炉~
    吴军向来看不上清军的武器,更别提民间的土造兵器了。
    辎重营的2名军官监督了全过程,
    意味深长的拍了拍林川的肩膀。
    “小林,你是忠诚的。”
    ……
    林川瞬间眼泪出来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猛然间,
    他意识到2名军官所说的忠诚是什么了。
    吴军远距离炮击擅动客勇时,自己的反应——勒令底下民夫继续原地坐着,不许起身,不许喧哗。
    再回想起,
    当时周围至少有5门霰弹炮,炮口似乎~
    顿时,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
    近卫军团小股分兵20余队,监督双方解散,各自回乡。
    迄今为止,
    李郁成功的扬汤止沸。
    虽然说,
    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但至少暂时保证了问题不再恶化。
    战场周围,
    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外
    四邑代表100人,客勇代表100人安静就坐。
    士兵们仔细检查了他们每一个人,确保绝无携带武器。
    很庆幸,
    没有主动违禁者。
    在这种关键时刻,李郁不想杀人,除非万不得已。
    ……
    四周,
    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刺刀雪亮。
    广、客代表之间也被士兵人墙隔开,防止意外。
    就好像一个放平的“日”字~
    李郁姗姗来迟,站上帐内的一方木案。
    由于光线的缘故,
    整个人处于阴影之下,且位置高于听众。
    他环视四周,
    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说道:
    “清廷邪恶,挑拨天下人恶斗。广府人、客家人都乃汉人,本无矛盾,全赖清廷背后挑唆。你们斗的越惨烈,清廷才能高枕无忧。”
    “从今往后,寡人宣布禁止广客械斗。凡有违禁,首领枪决,捣毁祠堂,参与村民全部流放。”
    ……
    说完,
    李郁停顿了好一会,见现场无人敢公开反对。
    这才笑着说道:
    “打来打去,无非为了一个字——钱。”
    “寡人已经下令,从江南调粮入粤。不久,江西春粮上市即可大量就近入粤,粮价下降指日可待。”
    “既然你们已经是吴国臣民,自当给与恩惠。”
    “寡人宣布,从广府年轻子弟当中简拔100名文官,并取消粤西民间冶铁限制。”
    “从客民当中招募大批青壮从军,并开放山区矿禁。”
    “为了减少摩擦,官府将对广客杂居州县进行调整。客人归北,广人归南,以界河界碑隔开。”
    “具体事宜,由寡人的侍卫陆舟会同诸位尽快拿出方案。”
    说罢,
    李郁飘然而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