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西征,入鄂舰队遭遇挑衅!-《大清话事人》
            
            
            
                
    第(1/3)页
    李郁浅嗅一口淡淡的煤烟,初入鼻腔,只觉香甜可口。
    细品,心旷神怡。
    啊,
    文明的气味,久违了!
    身边的王贞仪只觉好奇。
    有样学样,深吸了一口被风吹过来的浓重煤烟,瞬间被呛得咳嗽不止,小脸通红,被丫鬟扶着先行离开。
    ……
    李郁绕着蒸汽机走了1圈,脚下感受到了来自地面的轻微震动。
    突然,
    他想起来没有压力表,蒸汽机存在因气压过大而爆炸的可能性。
    顿生畏惧,淡定离开。
    有成果,要奖励。
    凡是参与研制生产的所有人皆发放奖金,从30块银币到300块银大头币不等。
    不过,
    军工署长张承业,闷闷不乐。
    小小年龄,如何知愁?
    李郁示意侍卫将小张喊到一旁。
    还未询问,
    张承业就眼眶红了:
    “陛下,爷爷快不行了。”
    李郁一愣,随即嘱咐侍卫:
    “去把苏州府名医都找来。还有,多取些高纯度大蒜素。”
    ……
    西山岛,一处山谷,
    李郁见到了躺在塌上两眼空洞的张满仓,行销枯槁、气如游丝,心生酸楚。
    “爷爷,陛下来看你了。”
    然而,
    老张头已经陷入了幻觉,伸出手臂虚空抓握。
    口中重复着:
    “娘,娘哎,过年呐~”
    见此情形,
    李郁沉默肃立一会,然后出了屋子。
    望着两眼泪汪汪的张承业,
    拍了拍他的肩膀:
    “爷爷有什么遗嘱吗?”
    张承业哽咽道:
    “他说死了想埋在西山,墓朝北,俯瞰太湖。”
    “寡人会安排的。”
    ……
    老张头的葬礼,低调而隆重。
    低调,是指前来吊唁的人不多。隆重,是指吊唁客都是重磅人物。
    吴廷当中,
    拥有西山原始股份的人并不多。
    老张头下葬时穿的是一身大臣官服,静静的躺在了西山岛一处朝北坡地。
    大墓,朝向西北。
    那是他的故乡!
    按道理,人是要落叶归根的,不过目前吴军尚未拿下淮安府。
    并且,
    葬在此地,能保子孙世代荣禄。
    精明的老张头想来是经过了反复推敲的。
    ……
    至于说,
    当众人看到孝子张有后携妻妾子女前来,2妾颇为娇美,最小的1个娃娃还抱在手里时,众人也就明白了老张头当初,为何非要跳过儿子推荐孙子上位。
    在未知力量的干预下,
    孙子张承业独自完成了打幡、摔盆。
    引得众人唏嘘一阵罢了。
    明眼人都晓得,
    这一份珍贵的西山原始股,转到了张承业手里。
    总之,
    他似乎在一夜之间,真正长大了。
    ……
    所有人对张满库的评价都很高。
    因为他除了睡觉的3个时辰,其余时间都泡在车间里,一生劳碌。
    亲手带出来的几百个徒弟成为了留给孙子的最佳班底。
    只要不卷入朝堂是非,
    50年内,
    军工署都是张家的自留地。
    就和冶金署姓陈、造船署姓蒯一个道理。
    技术官僚,无法入阁拜相,但是稳~
    ……
    工业大臣杜仁,接了陛下密令。
    尽快仿造多台蒸汽机,分别送至铜陵煤矿、萍乡煤矿、马鞍山铁矿。
    安排专门人手负责证机器的日常运营、维护、以及安保,矿区任何人不能触碰、不能打听。
    每天记录下,
    蒸汽机的使用情况,
    试验运行,必定会产生很多问题,需要发现——改良,再发现——再改良。
    在这个过程中,
    人类不止要付出智慧、时间,还需要付出鲜血~
    ……
    机械事故不可避免。
    一旦发生,非死即伤。
    无论是爆炸还是水蒸气泄露,都能轻易要了周围人的命。
    更别提,
    这款蒸汽机没有压力表,无法科学观测气压,只能凭人的经验累积。
    纵观历史,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人类不论在哪个领域想前进一步,先行者都需要付出生命代价。
    也许,
    蓝色星球这款硬件,事先被高等文明植入了程序。
    要科技进步,先流血。
    要作出改变,先流血。
    流血不一定能升级软件。但不流血,一定不能升级软件。
    此时,
    几万海里之外的撒克逊发明家,瓦特,刚刚完成了第5次改良蒸汽机。
    穷困潦倒的他,浑然不知即将迎来璀璨的人生。
    只可惜,
    长期拮据,他家人活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了。
    ……
    李郁首先将蒸汽机布置到煤矿抽水,也是遵循历史规律。
    煤矿坑道渗水是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
    可以说,
    解决了抽水问题,煤矿的产量将迎来一次井喷!
    18世纪,几乎所有的煤矿都在没日没夜的靠人力、畜力,特别缓慢的向外抽水。
    撒克逊的煤矿主们甚至在议会上大声疾呼,如果再不解决抽水的问题,那一半的煤矿都会逐渐被积水淹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