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张新站在采石山山顶上,面朝大海,有感而发。 一场空袭,让蔡亚成为苏巴诺的新任军需官;让武家住成为老狄的第一团长。 意外之喜、情理之中! 再看山顶上这些微型堡垒,本来打算用苏巴诺或老狄检验一下它们是否可靠牢固。 现在变成不可能,总不能自己打自己人。 心底里,张新已经把老狄看成自己人。 把苏巴诺看成半个自己人,未来苏巴诺死、蔡亚或阿古斯上台。 山坡背面的采石厂两个月前停工,刘花楼也搬离了山顶石制小层,山脚下是缉私队训练营。 山顶变成了新武器试验场。 今天试射一款基姆和几个犹态人工程‘随手’设计制造出来的20毫米双联机关炮。 说是随手,因为他们正在研究35及50毫米机关炮,虽然还是没有搞定体积大、射速慢、枪管不耐用的问题,但积累的经验用于制造20毫米机关炮像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这是一款入门级防空武器,高2.2米、宽1.2米、最大仰角90度,当然平射也可以。 75度射高1000米,平射2000米。 子弹入口在上方,射击完的空弹壳从底部排出,扳机在右方,最常见的环形瞄准器。 单管射速每分钟260发、双联就是每分钟520发,4000发需更换枪管。 其实吧,做为入门级防空武器,20毫米炮不一定有大口径12.7口径m2机枪好用,在射速和初速上两者之间有很大差距。 但是张新不能把m2机枪卖给叛军,怕被查到源头。 20毫米机关炮要容易许多,因为全世界的20毫米机炮基本上都是一个‘父亲’, 1919年还是一战时,一个日尔曼人开发出一款20毫米机关炮,后被一家瑞士公司买走设计。 后来像开花一样,它被小本子、漂亮国、日尔曼、阴国、法锅....购买专利,有的直接仿制。 随着时间流失,演变出各种五花八门的20毫米炮,且当代所有战机配的几乎也都是20毫米机关炮。 包括荷栏的福克d21战斗机,挂的也是20毫米机关炮和两挺12.7口径机枪。 车间正在研究的35、50毫米机关炮,也要参考20毫米机关炮的设计和构思。 本来张新看不上20毫米机关炮,打算直接用35毫米炮代替它,实现一个夸代优势。 没想到,有一天会为了叛军不被殖民政府打的太惨而生产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