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节 近在眼前-《带着系统闯南洋》


    第(2/3)页

    目送郑章的曼妙背景走远,直到看不见,张新才转身返回四进院客厅,接过学徒的课程,继续给一群斯拉夫人洗脑。

    这些都是宝贝。

    克格勃、内政、外交、警察,等等团队的摇篮。

    爪哇大岛打下来当实验田,给这些大牛练手带学徒。

    洗完斯拉夫人,还要洗苏巴诺、狄旁尼高洛和罗伊姆。

    这些都是宝贝,值得多花一些时间陪他们深度唠嗑,然后再把他们送出去另起炉灶。

    ...

    从日惹通往万隆城的土公路旁,在一个小叫‘尖米士’的小镇,小镇由几十座破茅草屋组成。

    镇民在交战之初,便鸟惊兽散,逃进附近的雨林里。

    此刻,‘叛军’和殖民政府军正围绕着小镇交战正酣。

    为了给万隆城争取足够时间用于修建工事,殖民政府派出一队队由警察和伪军组成的30人小队,在半道上迟缓缓‘叛军’前行速度。

    因为每个基层指军官想法不一样,他们给‘叛军’出的难题也不一样。

    有的直接在半道上挖散兵坑、架起步枪硬拦。

    有的人在土路两边设伏,有的在险要处炸毁山石堵路,还有人的打游击....各种。

    幸运的是硬骨头很少,指望伪军和警察起到巨大决定性作用,罗兰德自己都不敢这么想。

    ‘叛军’先遣小队付出几个牺牲,清理掉拦路螳螂,为后面的大部队拔掉一颗钉子。

    继续向前,下午三点已经远远可以看见万隆城的大致面貌。

    其实没‘貌’,万隆城听着很牛逼,其实只是许多茅草屋建筑群中,增加了几栋砖瓦房而已。

    还有几家手工作坊、小酒楼、当铺、杂货店、娼院...配不上‘城’这个叫法。

    经过两天一夜准备,万隆城外围此刻已经修筑起了一些简单工事。

    几条沟壕、两排铁丝网、几堵泥土堆成的胸墙。

    万隆城南北两侧是大山和雨林,‘城市’呈东西走向,沿着土公路而建,再往西100公里便是达加雅。

    这种情况,无论是A选项,还是B选项都是直接碾压过去最划算。

    迂回、左右包抄、前后夹击都不在选项内,孙兰仁的弟子担任前线指挥官,命令一个团1000人正面硬钢。

    选择硬顶理由有三个。

    一是对方工事修建太匆忙、质量堪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