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前朝余孽只想卖烧烤》


    第(1/3)页

    平川王妃和五公主亲自“带货”,效果自然是没的说。

    短短几日,光是平川与长安两地的订单就把平川棉纺厂一整月的库存都给吃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  争相预订的不只女眷,更多的是年轻郎君。因为,  平川“山水衣”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方便骑马。

    尤其是,销售部还贴心地为每一位顾客免费配备了内搭。

    纯棉内衣,厚薄皆有,弹性十足,  其中妙处不方便与他人交流,凡是购买者都心照不宣,  继而争相回购。

    女性顾客的情况差不多。

    很多人原本是因为样式好看或者跟风而购买,衣服一上身便发现面料舒适透气,  比细麻柔软,比丝绸耐用,  兼顾了美观与实用。

    于是,买了第一套的人又觉得不够穿,  转手就又订下第二套。

    就这样,棉纺厂接到的订单直接翻了一番。

    楚溪客没有止步于此。

    他第一次牺牲休沐的时间,  每天早出晚归,  亲自参与设计,结合销售部的反馈,在初代“山水衣”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改良。

    比如,在纯棉布料中添加少许麻线,  增加棉布的垂坠感和韧性,  用在某些风格的剪裁中更能出效果。

    再比如,  把棉布缝在皮草中,作为内衬,可以增加皮草的舒适性和透气感,拆洗起来也方便。

    或者,把棉麻衣料和精美的刺绣工艺相结合,强强联手,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高档裙裳。

    这一次,楚溪客是真正踏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在弥补之前的失误。

    为了更加清晰准确地接收到市场反馈,他甚至披上小马甲,到销售部亲自担任讲解员。

    今日,销售部接待的是一拨来自江南的商人。这些人是楚溪客主动招揽来的。

    棉纺厂要做批量生产,就不可能只依靠平川和长安两地的散客,他们需要更多客源,最好是这种大宗量拿货的“批发商”。

    所以,楚溪客对这些商人十分重视。

    他也提前做了很多功课,从染布开始讲起,哪些衣料用的是扎染,哪些衣料用到了套染,哪些是印染,楚溪客如数家珍。

    “最要紧的是,平川的衣料用的都是对身体无害的纯植物染料,诸如茜草、蓝草等,都是我们从各地收来,再请有经验的颜料匠人现场制作,所以颜色才会如此纯正。”

    商人们纷纷点头。

    他们方才就瞧出来了,平川棉纺厂的衣料颜色确实很纯正,而且没有颜料或油脂的杂味,反而透着天然的清香。

    倘若果真只用了纯植物染料的话,那就说得通了。

    一位操着江南口音的商人好奇地问:“我观这几件裙衫,乍一看是夹缬,但又比先前见过的夹缬更细致,可是用了什么新法子吗?”

    楚溪客笑笑,圆滑地说:“贵客好眼力,确实是夹缬,也确实用了些小巧思,算是咱们平川棉纺厂的独门秘技了!”

    商人们纷纷笑起来,没人再厚着脸皮往下打听了。

    “夹缬”是一种传统的印染方法,最初是用两片镂空雕刻的木花板把布料夹起来上色。这种染色方法一来极耗雕版,二来如果雕版师傅技术不到家,染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楚溪客利用自己在博物馆工作时学到的一丁点皮毛,和匠人们反复商讨,最后把木制夹缬升级为桐油竹纸,这才达到了花纹细腻、颜色繁复的效果。

    他还仿照文具店卖的小印章,叫工匠雕刻出不同大小、各种形状的雕版,照着衣料“咔咔咔”一印,漂亮的花纹就出来了。

    再往上升级,就是在棉线上下功夫了。

    先把棉线染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再相互搭配,织出不同的花纹。这样的布料颜色更均匀,花纹也更复杂,还不容易掉色。

    不过,这种法子对纺织工的要求比较高,凡是能做好的,楚溪客专门给她们安排了一个车间,和刺绣师傅一个待遇。

    这样一来,工人们之间都以能学会“彩织”为荣,也把进入“小车间”当成了目标。

    也算是棉纺厂内部的良性竞争了!

    除了染色,楚溪客又分别介绍了设计部、剪裁部等。

    他还安排模特穿上不同款式的“山水衣”,模拟骑马、走路、读书、宴饮等不同的场景,让商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水衣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商人们跟着他走了一圈下来,不得不承认,这套山水衣确实很好,但也提出了一个致命性的问题——

    贵。

    楚溪客的定价比成本高出十倍不止,同样的价钱能买一套成色上佳的丝绸或蜀锦衣料了。

    但他很坚持,山水衣“高奢”的理念为顾客带去的不仅仅是衣料本身,还有从中享受到的愉悦体验以及圈层敲门砖等附加价值。

    楚溪客微微一笑,幽默地说:“如果我说我是平川王,诸位信吗?”

    商人们都以为他在说笑,纷纷摇头。

    楚溪客随手拎过来一块四爪金龙的布料,往身前比了比:“如果我把这样的衣裳穿在身上呢?”

    众人顿时明白过来。
    第(1/3)页